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及专业方向介绍-凯发k8国际首页


发布时间:2016-12-22 浏览次数:7641

 

001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首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二级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学科均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有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无线通信”;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和“通信学科”2个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处理”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通信技术”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与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联合建设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科技研究基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

(一)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1、《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 针对3g、b3g及无线接入网、协同通信系统、uwb、认知无线电系统和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等,研究mimo、ofdm、自适应技术、协同技术、认知理论与技术、现代编码、新型调制技术、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技术、同步和捕获技术、跨层联合优化理论和设计等。

2、《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 研究无线数据通信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中的无线数字传输、媒质接入控制、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移动多媒体接入、无线接入internet、移动ip、无线ip、移动计算网络等理论、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

3、《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究下一代通信网的协议和控制技术、ip网络可靠传送技术、智能业务和应用技术、qos和流量工程技术、软交换和ims技术、sip协议及应用技术、voip系统和终端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ip技术、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融合技术、异构网络接入和互通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网络和用户管理技术。

4、《网络与应用技术》 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络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tcp/ip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开发等。

5、《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是实现远程通信、军事通信、应急通信、海上通信等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卫星抗干扰技术、便携式与车载式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船载、车载、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相控阵技术以及新型农村卫星电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6、《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研究高速、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新型光纤,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调节等技术;新型光纤通信技术和应用,包括光时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复用技术等;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自动交换光网络,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

7、《现代通信理论》研究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数字调制解调、信号复用与多址、传输过程中信号加解密、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软件无线电等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实现和典型应用。

(二)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1、《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目前侧重于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如通信信号盲分离、信道盲辨识与均衡、多载波调制、多用户检测、空-时联合处理、信源-信道编码,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等。

2、《量子信息技术》 研究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包括量子纠错编码、量子数据压缩、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码体系等关键技术与理论。它对实现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和超高速、超大容量通信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 本研究方向研究ad hoc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超宽带(uwb)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多包接收和盲处理技术,基于粒子(particle)滤波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网络协议体系等。

4、《现代语音处理与通信技术》 语音是人类进行通信交往的最方便和快捷的手段,因而在各种现代通信网络和智能信号处理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方向研究语音信号的数字压缩、识别、合成和增强技术,基于语音的智能化人机接口技术,面向ip网络的实时语音通信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移动通信中的语音数字处理及传输技术,基于dsps的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及各种网络环境下的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

5、《通信信号处理》 在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atm和ip网、移动与个人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网中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如低时延、低比特率、高质量语音编码、图像编码,适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纠错编码,高效多载波调制,各种自适应处理技术等;它们是确保实现二十一世纪通信发展的目标,提高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本方向侧重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6、《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研究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视频信息的处理、描述,应用系统和关键技术。包括:①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及压缩编码算法研究,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②ip、无线、移动网络上的视频传输技术和业务生成环境;③三维图像和视频信号的处理、建模、显示和分析技术;④数字图像处理,特别是生物医学图像处理;⑤图像数据库及影像网络技术。

  7、《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进行信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利用dsp、fpga、cpld等软硬件开发平台着重研究开发各种多媒体终端,包括①多媒体信息压缩编码,②信道编码(重点为纠错编解码),③视频点播(vod)与交互电视,会议电视、远

程教学/考试/医疗,④视频驱动系统,⑤视音频信号编码压缩算法研究及asic设计,⑥宽带网络的应用研究。

8、《空间信息系统》研究空间信息的采集与编辑、存储与管理、处理与转换、分析与统计、显示与输出、网络发布与共享为主体的各类信息系统和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空间信息超移动计算与可视化;②gis软件设计、开发与集成;③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④遥感信息处理及应用

(三)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1、《移动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业务和应用软件开发、业务支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等,侧重于无线接入侧。

2、《宽带无线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和优化等,侧重于无线接入侧。

3、《宽带通信网》该方向主要从事宽带通信网的分析、设计、测试、规划、业务支撑系统开发等,侧重于核心网侧。

4、《多媒体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部署、多媒体业务系统开发和工程实施等。

5、《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该方向主要从事面向通信的语音处理和人机交互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等。

6、《光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光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和工程部署等。

7、《卫星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卫星通信系统和便携式移动卫星地球站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规划、优化和工程部署等。

8、《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通信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

9、《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主要从事信号处理系统及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软件开发和工程部署等。

002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143人,包含专任教师119人,其中教授、博导25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学院现有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射频与微纳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邮-扬州研究院等国家、省和市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院牢固树立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的理念,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2篇。学院毕业研究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潜力大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和赞誉。

(一)080901物理电子学专业

1、《电磁物理与微波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光电粒子和离子辐射等影响下的微波电子技术与器件。

2、《光子学与光电技术主要研究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电信息的发射、调制、传输探测、显示、存储、处理的光子学和信息技术。

3、《微纳光电子材料及其功能器件》主要研究微纳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生长技术、结构特征、光电子输运性质及其量子效应;设计和研制耦合纳米结构的纳功能器件,研究其光电子工程应用。

4、《量子信息与量子调控》研究量子态的纠缠隐形传输;研究量子结构及其多粒子关联效应;设计和研究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调控方案。

5、《磁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学》研究材料的磁性质及其电子理论,自旋极化电子的输运以及基于它的这些独特性质而设计、开发的在新的机理下工作的电子器件行为等,包括载流子的自旋极化、自旋相关散射、自旋弛豫等磁电子现象与机理,超导材料、器件及其电子理论,自旋电子理论及其器件。

(二)080902电路与系统专业

1、《智能信息处理》本方向以通信系统与网络为应用背景研究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算法和技术。目前已经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无线通信中的分集接收与最佳接收技术、信道辨识与均衡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空时二维处理技术、多载波传输技术等。

2、《复杂网络与系统》对复杂网络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科学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本方向以电子信息网络为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真实网络拓扑结构和演化行为;复杂网络建模和流量建模;复杂网络上的传播行为搜索算法、服务质量;复杂网络故障分析、同步与控制,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

(三)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1、《功率和射频集成电路》本方向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开展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模拟、建模和测试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新型集成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功率驱动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微传感器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和射频集成电路、射频识别和微波集成电路等。

2、《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本方向对当前各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新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其主要方向包括: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器件、硅基平板微腔光学器件、rtd器件、硅基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可靠性。

3、《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融合了微电子、材料学、力学等多门学科,在物联网时代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方向主要研究微机电系统新型器件的机理、工艺、检测、模型和可靠性;射频mems开关及其阵列、匹配网络和功能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封装。

(四)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1、《移动通信与射频技术》主要研究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中的天线理论与技术、无线传输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分集发射与接收技术、宽带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网技术、软件无线电应用理论与工程技术。

2、《电磁工程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当代信息技术与工程中,大量电磁工程问题不断涌现,对复杂电磁目标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研究方向将重点研究若干数值分析技术及其在天线、电磁兼容、射频技术、电波传播等领域中的应用。

3、《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主要研究无线通信中的各种关键技术、无线通信中的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信道及其电波传播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干扰及其兼容性技术、无线电频谱资源理论与工程技术、无线通信中的emc标准与监测管理、无线通信网络及系统规划与优化技术、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预测和质量分析的理论与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磁环境建模、预测和评估理论与工程技术、通信系统的防雷及电磁防护技术。

(五)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1《物理电子学》方向主要研究微纳光电子与磁性材料的结构、特性与制备技术,以及在其光电子与磁性特性基础上的电路与功能器件设计制造技术;光电传感、检测与传输原理与技术,及其光电子工程应用;量子结构与多粒子关联效应,以及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与量子调控方案研究等。

2《电路与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复杂网络拓扑与演化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包括复杂网络建模、网络传播行为、网络搜索、故障诊断、同步与控制;通信系统与网络的信息与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包括信道建模方法、最佳接收技术、信号编码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其在有关工程领域的应用等。

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主要研究移动和卫星通信中的天线与射频电路技术,包括天线、射频无源器件与微波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技术;天线、射频电路与电波传播的仿真方法及其实现技术,包括电磁场问题仿真方法、电波传播建模方法;无线通信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包括频谱管理、电磁防护等。

(六)085209集成电路工程专业

1、《功率和射频集成电路》本方向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开展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模拟、建模和测试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新型集成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功率驱动和电源管理集成电路、cmos模拟集成电路、微传感器集成电路、光纤通信和射频集成电路、射频识别和微波集成电路等。

2、《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本方向对当前各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种新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其主要方向包括: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器件、硅基平板微腔光学器件、rtd器件、硅基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可靠性。

3、《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融合了微电子、材料学、力学等多门学科,在物联网时代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方向主要研究微机电系统新型器件的机理、工艺、检测、模型和可靠性,射频mems开关及其阵列、匹配网络和功能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封装。

003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通信研究所,同年招收研究生,1998年招收“光电子技术”本科生,1999年成立光信息技术系。学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电信工程及管理两个系、一个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以及若干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包括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特种光纤材料与应用工程中心,中央地方共建特种光纤与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光通信研究所、微流控光学研究中心、先进光子技术实验室,以及与加拿大blackberry-qnx、美国ti等公司共建的光电联合实验室。目前,学院有一个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有光电材料与器件、特种光纤与应用、光纤通信及技术、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光电检测与光电信息处理。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朝气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工)22。全院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200余人。

学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电信工程及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光学”2个硕士学科点。学院拥有中央和地方共建的特种光纤与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全光通信实验室、光通信综合实验室、江苏省光电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室。在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上市公司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满足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实践教学与科研需求。

学生曾多次获得美国数学建模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国际机器人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近年来,考研升学率达到30%以上,本科生就业率在99%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070207光学专业

1、《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其光电性能,以及光——电、电——光和电——光——磁等功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2、《特种光纤与应用》主要研究特种光纤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及在医疗、加工、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3、《光电子器件与系统》主要研究新型的光电子材料、器件与系统,研究内容包括新型的光电子材料的制备与物化性质,各种类型的光电子器件的研制及微流控光学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

4、《信息光学及其应用》信息光学是光学信息处理、光学全息和信息光电子等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傅立叶光学、光学全息、光学图象处理、光学信息存储、光学子波变换、空间光调制器原理结构、二元光学、光子器件和光互连。

5、《导波光学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光波导中的光信息传输理论;现代光通信中光纤器件、光电子器件、波导光学器件及光信号处理中光导波理论及应用;非线性光纤光学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二)080300光学工程专业

1、《光电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以及光——电、电——光和光——光等功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2、《特种光纤与应用》主要研究特种光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及在医疗、加工、检测等方面领域的应用。

3、《光纤通信及技术》主要研究光纤通信系统及关键器件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信号的产生、传输、检测的基本理论,光电子器件的基本理论,光传输网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和全光通信技术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光通信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光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信息处理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包括光学子波变换、计算全息技术、光信号的识别和光互连等。

5、《光电检测与光电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光电信息的获取、检测、传输和处理, 研究各种类型的光电传感机理与光电传感器,并把研制的光电传感器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工矿企业、生物医学、计量测试、自动控制等领域,由光电传感器现场获取信号,信号由光纤传输,同时对各种光电传感器获取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为智能检测和智能监控奠定基础。

(三)085202光学工程专业

1、《光电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以及光——电、电——光和光——光等功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2、《特种光纤与应用》主要研究特种光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及在医疗、加工、检测等方面领域的应用。

3、《光纤通信及技术》主要研究光纤通信系统及关键器件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信号的产生、传输、检测的基本理论,光电子器件的基本理论,光传输网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和全光通信技术及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光通信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光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信息处理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包括光学子波变换、计算全息技术、光信号的识别和光互连等。

5、《光电检测与光电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光电信息的获取、检测、传输和处理, 研究各种类型的光电传感机理与光电传感器,并把研制的光电传感器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工矿企业、生物医学、计量测试、自动控制等领域,由光电传感器现场获取信号,信号由光纤传输,同时对各种光电传感器获取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为智能检测和智能监控奠定基础。

004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学院拥有“信息安全”博士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本科生19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工程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2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53人,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并有数名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近五年来,先后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市级科技奖励。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

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学院研究生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大多数毕业生进入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中表现优良,深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一)081020信息安全专业

1、《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研究与通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安全协议,隐形技术,智能卡安全等。重点在无线通信网的信息安全,根据osi协议,从网络各层出发,研究安全凯发k8国际首页的解决方案,以达到可信、可控、可用。

2、《计算机通信网与安全》主要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理论与技术,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与安全、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诱骗网络技术、信用支付系统与安全、计算机网间互联技术与安全、计算机网络环境与安全、移动计算技术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等。

3、《密码学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密码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密码学在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密码学基础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密码学算法的可证明安全性、编码与密码学、认证与签名技术、密钥管理和协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等。

4、《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电子数据取证过程中所涉及的电子证据的可采用性问题、电子证据获取技术、电子证据保全技术、电子证据分析技术、电子证据鉴定技术、电子证据的有效性证明技术、取证与反取证技术、计算机取证的工作标准和规范、计算机取证工具、计算机取证学、计算机取证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

(二)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1、《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软件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与构建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soc、mpsoc和noc体系结构及算法;可重构设计技术;硬件/软件调试与验证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软件开发技术;通信系统的嵌入式软硬件设计与实现等。

2、《智能计算技术》研究智能技术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实现。包括: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以及体系结构;模糊逻辑:演化计算等智能算法及其实现技术;智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非冯结构)和基础软件;新型智能计算方法的硬件系统和软件实现,智能计算方法的应用等。

3、《网络体系结构》 研究互联网、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p2p等各种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网络的通信技术、组网技术、管理技术和协同技术;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网络端到端控制协议、应用/服务模型以及相关通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的技术和方法等。

4、《并行/分布式计算》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同构和异构的并行/分布式处理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如网格计算、集群计算、移动计算和可重构计算等;多核技术及其基础软件(编译器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设计与研究。

5、《计算机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和系统性能评测的研究;通信、控制等领域专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分子计算模式和量子计算模式的研究;dna算法的研究;dna计算机结构的研究。

(三)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1、《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研究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远程管理、网络协议验证、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应用软件、数据仓库、知识库系统等。

2、《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软件开发过程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需求分析技术与形式化方法、软件建模、模型检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模型驱动的体系结构、逆向工程和再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

3、《软件分析与测试》研究软件分析与测试的最新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静态与动态软件分析、软件演化、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分析与修复、软件度量技术、软件分析与测试工具与环境等。

4、《分布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研究分布计算与互联网环境中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面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

5、《可信软件技术》研究可信软件理论与方法,包括高可信软件平台及其体系结构与机理,软件可信性的度量与保障技术,可信软件模型与形式化方法,面向电信业务和移动通信的各种可信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

(四)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1、《计算机网络》研究现代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与融合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的分析与实现;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及网络设备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的分析和改善,网络业务的识别、用户行为分析、网络性能的监控、测量、管理和优化;网络的安全检测和分析、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络,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应用模式等。

2、《智能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各种智能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包括神经网络、蚁群算法、演化计算、遗传算法、模糊逻辑以及一些新兴的现代智能计算方法及其在计算机、机器人、模式识别、信息处理、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

3、《分布式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的网络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之上分布并发计算模型、应用层协议机制和控制策略;研究网络端到端控制协议、应用/服务模型以及相关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的技术和方法。

4、《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智能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可用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如何学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维复杂数据的分类和聚类、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迁移学习、多示例多标记学习、流形学习、代价敏感学习、多视图学习、仿脑计算和稀疏表示等。同时研究将计算模型应用于大数据的处理、社会网络分析、图像和视频内容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

5、《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无线传感网体系架构与协议设计、无线传感网数据采集与处理、无线传感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无线传感网系统软件与开发技术、无线传感网硬件设计与接入技术、面向应用需求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实现及其测试技术等

6、《下一代通信网络》研究基于ip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网络融合技术,如sip等各种通信协议及其实现,宽带ip的接入技术,p2p模式及其分析、应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技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测量、管理、优化和监控技术,网络的流量特性和控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通信网的服务质量qos,网络业务、计费,网络信息如话音、视频和文本信息的识别、分析和管理。

7、《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及算法;软件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与构建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可重构设计技术;硬件/软件调试与验证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

(五)083500软件工程专业

1、《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包括需求分析技术及形式化方法、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与网络软件技术、部件技术、逆向工程和再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工具环境技术、项目管理等。

2、《网络环境下软件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无线传感网、卫星网、网格计算、对等计算、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等网络环境下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智能agent、软件形式化、软件建模、软件分析与测试、模糊逻辑等软件理论和方法等。

3、《信息网络与通信软件》主要从网络与通信系统需求出发,研究与开发网络与通信软件及其支撑技术,包括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协议模型、异构网络互连技术及应用软件、无线网络及应用软件、泛在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及应用软件、自组织网络及应用软件等。

4、《模式识别与智能软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鉴别分析理论及生物特征识别应用软件,主要研究线性鉴别分析、二维鉴别分析、非线性鉴别分析理论和方法,以及人脸、掌纹等生物特征的识别和信息检索软件等;数据挖掘及应用软件,主要研究知识提取、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等;智能信息获取、分析、处理技术及应用软件。

5、《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主要以基于主机与网络平台的软件安全与可信计算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理论与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对等网等新型网络计算系统中的可信机制、软件安全性与可信性评估与度量机制等研究方向。

(六)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

1、《计算机网络》研究现代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与融合技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的分析与实现;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及网络设备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的分析和改善,网络业务的识别、用户行为分析、网络性能的监控、测量、管理和优化;网络的安全检测和分析、控制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移动互联网络,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应用模式等。

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嵌入式系统的理论、设计及其应用,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理论、嵌入式系统硬件构架、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技术、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以及面向工业生产、信息安全等需求的嵌入式应用系统等。

3、《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基于ip的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网络融合技术,包括宽带ip接入技术,p2p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技术,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测量、管理、优化和监控技术,网络的流量特性和控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通信网的服务质量qos,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等。

4、《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研究云计算和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信息传输技术,以及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等。

5、《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现代网络通信及其信息安全技术,包括网络可生存性与系统安全、网络诱骗技术、密码理论与技术、网络认证与数字签名、数据取证技术和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等。

(七)085212软件工程专业

1、《软件工程》方向研究大型数据库技术、下一代web技术和应用、海量数据检索和信息挖掘技术、测试技术、安全软件开发技术、软件质量与复用技术等。

2、《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研究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嵌入式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3、《分布计算与互联网技术》方向研究软件系统的分析、建模和设计方法;分布计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对等计算、普适计算等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构建技术,以及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体系结构以及电信软件系统的设计、实现、测试和重用技术等。

4、《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方向研究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理论与技术,包括云计算架构技术、云计算开发技术、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培养从事云计算与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工程型软件人才。

5、《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理论与技术,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与安全、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技术、诱骗网络技术、信用支付系统与安全、计算机网间互连技术与安全、计算网络环境与安全、移动计算技术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信息加密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技术、编码与密码学、信息加密与伪装技术、认证与签名技术等。

005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是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的主要组成,设立了“信息获取与控制”博士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以及电气工程等七个硕士专业;学院设有自动化系、测控技术系、电气工程系三个系以及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和机器人中心。学院拥有比较完备的实验系统与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和各种教材10余本,发表高水平论文五百余篇,每年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近百篇。学院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先进传感及智能测试系统、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等,承担了包括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各类纵横向项目,科研经费较为充足。

学院教师及研究生每年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50人次。学院和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和科研合作关系。毕业生遍布信息、电力、工业制造等行业和部门,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一)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1、《网络化测控与网络测试技术》该方向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1)智能终端及网络化测控技术;(2)协议一致性测试;(3)嵌入式技术与测控系统;(4)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

2、《精密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该方向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展开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控制及应用、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等方面研究,主要包括:(1)新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2)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3)智能仪器设计与集成理论。

3、《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该方向以移动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融合和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移动机器人辅助信息获取与控制;(2)多机器人网络化检测与控制技术。

(二)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

1、《复杂系统与网络控制》本方向主要研究通信系统与网络中的控制、管理和优化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通信系统中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②复杂网络模型、动态、控制、管理与优化;③基于网络的控制理论和技术。

2、《智能机器人理论与技术》本方向主要从事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①单机器人系统的建模、控制理论技术研究;②多机器人系统的协调操作与控制研究;③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等。

3、《系统辨识与故障诊断》本方向主要研究建立系统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判断系统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并为系统故障恢复提供可靠方法。主要研究内容:①工业过程的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②基于通信系统、网络自身规律的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③基于系统辨识理论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以及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三)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1、《计算机监测控制技术本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及其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无线传感网络在工业监控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工业监控系统的应用开发与实现;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及过程可视化技术;监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基于dsp armfpga powerpc 、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业现场监控设备研发。

2、《智能与网络化控制系统本方向主要研究智能与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理论、技术及工业应用。主要研究内容:dcsfcs中的网络通信技术;网络拥塞、网络时延闭环控制的机理和控制方法;网络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系统集成技术;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智能控制算法生成及监控组态软件开发。

3、《先进功率变换与控制》1)先进功率变换网络拓扑结构、统一调制理论、方法与技术;2)太阳能及风力发电系统的智能化并网与逆变控制、分布式供电系统的建模与时域仿真。

4、《复杂系统建模、分析与优化》本方向以工业、交通、通信、军事、资源、环境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解决系统分析、优化设计、智能控制和综合管理中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1)非线性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2)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与应用;(3)网络传播的复杂适应性系统。

(四)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1、模式分类与生物特征识别本方向主要进行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① 研究生物特征图像或者特征信号的采集、检测、定位、识别等;② 研究各种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步态识别、语音识别、签名识别、人耳识别、视网膜识别、掌纹识别等;③ 研究和开发生物特征鉴别应用系统。

2、《图像与视频的处理与理解本方向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与视频信息的分析、理解与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①网络图像标注与跨语言多模态信息检索模型的研究与实现;②海量视频信息的分析与检索; ③复杂背景下的多目标跟踪;④异常监控视频事件检测。

3、《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本方向主要研究模式分类与识别中的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包括:①知识提取、web挖掘技术;②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

(五)085203仪器仪表工程专业

1、《网络化测控与网络测试》该方向以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1)智能仪器及网络化测控技术;(2)协议一致性测试;(3)嵌入式技术与测控系统;(4)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

2、《精密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该方向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展开信息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控制及应用、精密光机电一体化仪器工程等方面研究,主要研究:(1)新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2)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3)智能仪器设计与集成。

3、《网络机器人控制与信息融合》该方向以移动机器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融合和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1)多机器人网络化控制技术;(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六)085207电气工程专业

1、《智能电网信息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智能电网领域的信息通信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智能电网不同结构与组件之间的联系,为电网操作提供可靠的枢纽平台。主要内容有:①电网信息安全技术;②统一信息平台研究;③智能电网信息分析优化与管理等。

2、《电工与电能新技术》该方向以新理论、新原理、新技术及新工艺在电工领域里的应用为核心。主要研究内容有:新能源与新型发电技术;电气化交通;超导电工技术;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以及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中的监测与控制技术。主要内容有:①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②配电网自动化;③用户需求侧管理;④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高频开关电源技术;②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③不间断电源设备(ups);④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⑤太阳能、风能各种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085210控制工程专业

1、《网络控制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通信系统与网络中的控制、管理和优化技术。主要内容有:①通信系统中控制方法与技术;②复杂网络控制、管理与优化;③基于网络的控制技术。

2、《机器人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控制等相关技术。主要内容有:①单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②多机器人系统的协调操作与控制研究;③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等。

3、《图像处理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图像与视频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① 海量视频信息的分析与检索;②复杂背景下的多目标跟踪;③异常监控视频事件检测。

4、《智能系统应用》方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系统和数据挖掘智能系统。包括:① 生物特征图像或者特征信号的识别;② 知识提取、web挖掘技术;③数据挖掘中的现代智能技术。

5、《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向研究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及智能与网络化控制的技术。主要内容工业监控系统的应用开发与实现;工业现场监控设备研发;③智能控制算法生成及监控组态软件开发。

 

006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 简称iam)目前建设有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平板显示与固体照明工程中心、“江苏-新加坡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联合重点实验室”。依托“有机光电子学”首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了“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加盟由南京工业大学牵头组建的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院现有教师74人,教授19人,副教授16,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成员达70%以上。

近年来,团队科研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1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2014年、2012年、2009年、2008年)入选2013年度科技部“有机光电子学”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2011年度教育部“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创新团队。主持在研及完成16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973首席)及课题(4项)、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60余项)、教育部重大培育基金项目(3项),总科研经费达1.5亿元。团队成员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8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3.0以上400余篇;获授权或已公开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专利250余项。

(一)070207光学专业

1、《光电功能材料及应用》主要研究全新的光电子材料体系的高效制备,并实现其在高性能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2、《微纳光电子学及应用》主要研究微纳米结构的光子学与电子学器件,并研究其在光通讯、光信息处理、微流控等光电子技术和集成光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3、《光电转换与能量存储》主要研究电致发光器件、光伏器件等。包括这些器件的结构设计、材料加工、性能仿真与器件制备与测试。

4、《激光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的掺稀土氟化物纳米激光材料的制备新型增益导引-折射率反导引大模场光纤的设计制备光通讯用红外与可见光的聚合物转换开关高分贝聚合物光放大器等。

5、《光电信息存储》主要研究各种光存储器的设计、制备与应用。包括波导多层体存储器的设计与研究、基于有机半导体等新材料的光学存储器件制备等。

6、《生物光子学与生物检测》主要研究对各种重要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具有特异性检测和识别能力的荧光探针分子,并实现在生物体内对目标靶向生物分子的标记。

(二)080300光学工程专业

1、《光电信息材料》主要研究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各类有机、无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光电信息材料的设计策略、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具体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激光材料、有机传感材料、以及一些配套材料的设计、性能优化和相关机理探索。

2、《光电子器件》主要研究基于各类有机、无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光电信息材料的光电器件的制备、优化及器件性质研究。具体包括:电致发光、太阳能电池、电存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激光器等器件的制备、界面修饰、性能优化及相关机理研究。

3、《有机光电子学》主要研究有机光电材料的电子过程、光学、电学性质及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具体包括如:有机光电材料的激发态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其构效关系和相关机理的研究。

4、《生物光电子学》主要利用光子学原理和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的电子学特性、生物系统中信息存贮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解决医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问题。具体包括生物体的成像、探测和操纵,临床疾病探测、诊断和治疗等。

(三)0809z1有机电子学专业

1、《有机半导体》主要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其光器件应用,重点在与设计开发新型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体系,研究有机半导体光电性质,阐明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内在关系,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及光-电/电-光转换性质等,具体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激光材料、有机传感材料及一些配套材料的设计、性能优化和相关机理探索。

2、《光电子器件物理》主要研究有机光电子器件的制作表征、性能评价、工作机制及功能应用,具体包括器件结构设计、制膜工艺研究、薄膜形貌调控、器件物理机制研究、器件性能优化、器件寿命评价和光电功能拓展等;功能器件的应用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有机激光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等。

3、《有机光电显示》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或硅基液晶显示器件中的应用。这些功能材料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甚至有机绝缘材料等;涉及的器件物理包括:载流子注入、输运、复合等机制,器件老化机制等。

4、《有机薄膜晶体管》主要研究有机材料及其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包括p型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绝缘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作为半导体层有机绝缘层有机薄膜晶体管优化其器件性能,具体包括提高晶体管载流子迁移率、优化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制备工艺、研究开发大面积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以及有机薄膜晶体管在信息显示、信息存储、光探测和传感领域应用。

5、《有机电存储》主要研究有机存储材料及其在电存储器件中的应用,如发展有机/聚合物和金属配合物(聚合物存储材料,并研究其在有机二极管存储器和有机晶体管存储器中的器件性能重点提高器件的维持时间存储密度稳定性,降低器件的响应时间,揭示存储器件的存储机制,开发大面积柔性有机存储器件。

6、《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内容与有机光电显示类似,因为二者是相反的2个过程:一个是光转电,另一个是电转光。因此,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这些功能材料包括:有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甚至有机绝缘材料等;涉及的器件物理包括:激子形成、激子解离、电荷输运、复合等机制,器件老化机制等。

(四)0809z2生物电子学专业

1、《化学与生物传感》主要研究各种与环境、食品安全和重大疾病密切相关的重要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离子、环境毒素、毒品等)和生物分子(如基因、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等)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检测,以及相关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的研制。

2、《分子影像》主要研究新型光(荧光/磷光)、磁多功能探针的构建及其在重大肿瘤疾病的分子影像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五)085202光学工程专业

1、《信息显示技术》主要研究光电信息显示器件的设计、制备、测试分析与应用,如: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与照明技术、硅基液晶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晶体管技术、电化学池发光技术等。具体包括:底发射结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显示器件集成与封装技术、光学耦合输出设计、表面等离子增强荧光原理与应用、下转换技术等。

2、《信息存储技术》主要研究信息存储器件的存储原理与应用,包括新型有机半导体二极管存储器、有机半导体晶体管存储器的设计、制备与集成技术,重点提高存储器存储能力、存储速度、存储时间等性能参数以及存储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光电转换器件与技术》主要研究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光伏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光电转换器件的原理、设计、制备、集成与应用。具体包括:有机小分子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有机/聚合物混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量子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聚合物光电探测器等。重点揭示光电转换器件的工作机理,提高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和稳定性,以及集成与封装技术。

4、《激光器件与技术》主要研究基于有机半导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材料与激光技术,包括开发高效率低阈值有机半导体激光工作材料、光泵浦有机激光器、电泵浦有机激光器的实现方法、谐振腔技术、有机随机激光原理与技术、有机激光器阵列集成技术等。

5、《传感技术》主要研究新型传感器与传感技术,包括发展基于有机荧光染料、磷光染料及共轭聚合物的荧光/磷光化学/生物传感器件,发展基于光电功能纳米材料新型高效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传感器的集成技术,重点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007物联网学院

物联网学院于20099月成立,以适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始终面向全国招生。学院现有信息网络二级学科博士点;信息网络硕士点;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具有一批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产业化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研究工作的专职教师,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博导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总人数的91%以上,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保证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学院现有教育部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业实验室、与通信运营商联合共建的创新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具备一流的研究与实践环境,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优良的教学实验平台。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工程能力的训练,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与政府、国内外高校、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凯发k8国际首页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办学模式、项目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培养过程;培养的学生符合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需要,以满足社会对信息网络和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信息网络人才与管理人才,同时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一)081021信息网络专业

1、《下一代通信网络与ip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实现通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通信软件的研究和实现,网络的管理、控制、优化,p2p(端到端)的通信技术及其管理,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和下一代互联网ngi及ipv6技术及其实现。静、动态图像内容的识别与理解技术,网络环境下音、视频智能处理技术等。

2、《现代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方向主要研究现代通信网络,宽带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等性能分析,流量控制,qos保证等理论与技术,单播、组播路由技术;研究保密通信及网络安全的理论与技术,以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等。

3、《信息网络应用技术》方向主要研究以interenet/intranet为基础,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包括网络中各种应用软件、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协议测试、电子商务、图形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4、《软件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信息产业及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软件、通信网安全、通信协议的测试以及电子商务等。

(二)085240物流工程专业

1、《物流信息系统》本方向主要研究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等关键技术,包括如何保证物流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抵抗破坏能力;如何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安全可用;如何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如何保证物流信息输出形式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

2、《物流传输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本方向主要研究物流传输过程中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包括:保护自身成本受限的rfid标签中的信息不会被获取、复制、篡改和滥用的技术;如何保证用户对自己位置信息的掌控能力,确保隐私信息不被攻击者利用,防止隐私信息泄露,标签携带人或物品被跟踪、监控;物流传输过程中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物流传输网络安全技术等。

3、《信息网络技术及其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顺应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智能化、标准化趋势,研究信息网络技术在物流信息中的应用,包括如何让物品开口说话、发布信息等物流信息的感知识别技术;物流信息化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构建技术;如何整合与利用海量的智能物流数据技术,包括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和如何不被滥用等关键技术。

4、《物流工程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物流网络工程和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物流信息网络的结构与模型、物流组织网络的运作模式与创新机制、以及子网络间衔接机理和服务协调的均衡方法,物流服务资源配置的网络化整合方法、物流网络的绩效评价体系等;运用信息管理理论研究供应链与物流系统的信息共享理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合理性评价等。

008理学院

理学院现有应用数学、应用统计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有数学、物理两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省重点专业、省特色专业)、应用统计学(省重点专业、校特色专业)、应用物理学(省重点专业、校特色专业)3个本科专业,有数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

理学院现有教师123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43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8名,具有博士学位38人(其中博士后8人),博士、硕士占教职工总数的81%。理学院近三年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权威的sci、ei等检索收录近10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厅局级及横向科研项目8项。

(一)070104应用数学专业

1、《 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主要研究非线性分析现代理论与方法,及其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中的应用。包括:凸优化、组合优化、智能优化、统计学习理论、计算智能、模式分析、视音频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

2、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现代信息信号处理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包括编码/密码理论、通信系统中优化理论、信息融合方法、网络优化、小波分析应用、随机谐振信号处理、随机服务系统等。

3、数值方法与应用主要研究图论与优化、网络设计、数值计算,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二)025200应用统计硕士

1、《应用统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统计与决策服务:对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其内在本质;人口与社会统计:侧重对人口健康的信息采集、指标体系设计、因素分析、效果评价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精算与保险统计:对保险领域的实证数据或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保险行业产品的设计、风险管理等提供服务;统计计算与应用:对统计方法中的统计计算问题以及计算机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索;以及金融与经济统计、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011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创建于1983年的南京邮电学院管理工程系,经过一代代南邮管理人不懈努力、踏实奋进,在管理学领域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学院拥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管理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学与科研并举,贯彻落实“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社会信息化尤其是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学院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建信息与通信行业管理学院的强势品牌。

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比例为53.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6.8%。近三年来学院有十余位教师入选省部级各层次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业与信息化部软科学等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近百项,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一批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院拥有江苏省首届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网络文化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大数据与人口流动研究”;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产业信息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基地、江苏省科协“科技思想库基地”;是江苏省通信学会“通信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另外,学院还拥有“电信运营管理与服务体验实验室”、“网络社会安全与管理模拟实验室”和“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商务实用型人才实践教育中心”等6个省部级实验教学平台。

(一)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本方向配套科研、教学与实验实践资源丰富,拥有一个中央与地方共建 “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形成了以物流供应链资源逆优化、主体决策行为决策、产品定价以及供应链系统再造为主的四大特色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间,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支持,“江苏省快递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2012)”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本方向以管理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依托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科优势,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企业创新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问题研究,重视信息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产业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本方向承担江苏省科协“科技思想库基地”功能,多项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已形成“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应急响应知识需求管理、应急平台技术研发和跨界隐性知识的协同为主的四大特色研究子方向;“十二五”期间,已获多项国家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事业合作项目资助,并获得省级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多项。

3、《通信企业决策与支持系统》本方向拥有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1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专注通信行业和企业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复杂决策管理活动研究,已凝练出一系列适用于中国通信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以通信企业战略转型、决策经营、产业升级以及应急通信管理为主的四大特色研究子方向;“十二五”期间,通信企业决策与支持系统方向纵向与横向项目支持力度与经费十分丰富,一些成果成为政府部门行业标准和政策制定的依据,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方向结合我校“大信息”发展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重点进行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本方向拥有1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已形成了以应急管理、网络舆情监管、信息消费和服务创新、信息资源与产业优化配置等研究子方向;“十二五”期间已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企业事业项目十余项,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

(二)120200工商管理专业

1、《企业创新管理》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技术及方法,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与运行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问题,并重视信息通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产业转型中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本方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哲社重点项目支持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被分管副省长批示并在相关主管部门采纳推广,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多项。

2、《企业运营管理》本方向从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发展对企业运营模式、竞争战略影响的角度,运用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逆优化思想和方法,开展了网格商务环境下信息通信企业运营过程中运营战略、运作模式,以及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等相关运营管理研究。本方向与信息通信业和信息服务业结合紧密,相关教授是itu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因特网国际互联——流量与多要素”课题召集人和报告人。

3、《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本方向重点关注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团队管理和组织绩效等问题,适应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对高科技企业研发团队产生的影响,已在团队结构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模式、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近三年来本方向骨干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

4、《财务管理》本方向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重点关注创新环境下的金融和企业财务管理、复合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参与治理、企业预警及应急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与评价等问题的研究;抓住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将会计学、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研究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全面预算、内部审计等课题;本方向拥有兼职导师多名,并与省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平台。

5、《营销管理》本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侧重于信息产业背景下的服务营销实务与应用,开展了基于信息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市场营销策划、市场经营分析,以及通信企业服务营销与网络营销等相关研究。近三年来,本方向共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和咨询项目多项,累计经费总额达到400余万元。

6、《信息产业经济与管理》本方向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技术及方法,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与运行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问题,并重视信息通信产业、产业转型中的数量经济与管理科学,近年来多项研究成果在省委宣传部宣传工作动态《社科基金成果专刊》刊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推广。

(三)085239项目管理专业

1、《项目管理》本方向主要培养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人员把握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的全过程,并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项目管理学科及应用领域的知识,对项目从决策、实施、评审、项目组织建设、解散、项目沟通协调、项目物料采购、设备、能源和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与管理,使其能够在要求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四)125100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

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理论与实务并重、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求、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工商企业人才。在信息化环境和互联网时代下,更加注重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职业经理人以及信息服务领域的高端管理人才。学习方向包括财务分析与投融资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大数据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五)125300会计硕士(mpacc)专业

1、《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本方向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重点关注创新环境下的通信行业企业运营及财务管理、影响企业价值管理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资本运营等,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2、《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本方向运用数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关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成本、利润、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决策,培养信息化环境下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012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是南京邮电大学大学信息文科建设支柱学院之一。目前有经济学系、经济统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金融系四个系;有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点;有与江苏省统计局和江苏省统计学会合作共建的“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运行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江苏省统计调查服务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此外学院还拥有江苏省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问题研究”创新团队。

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具有硕士学位20人。

近年来教师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 教育部、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及其它各种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研究》、socialindicators research》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被ssci、sciei、人民大学报刊资料收录或全文转载2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项、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统计局表彰3项、国家卫计委表彰7项、及其它各级奖励/表彰20余项。

(一)025200应用统计专业

1、《应用统计》专业综合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对经济社会领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与决策。特别是对信息统计与大数据分析、人口与社会统计、金融统计等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

在信息统计与大数据分析领域,主要基于统计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库和可视化技术等,研究分析各种金融数据、网络数据、企业生产数据、客户数据、通信数据等,从中挖掘出潜在的关联和模式,揭示现象的深层次原因,预测未来发展的动态趋势。

在人口与社会统计领域,主要是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研究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对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关注人口和社会热点问题,致力于人口分析技术在人口研究、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在金融统计领域,主要基于统计学、信息科学、数据库等技术对金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风险管理技术对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及其组合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预测,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

010传媒与艺术学院

传媒与艺术学院依托学校信息特色的学科优势,立足大传播、新媒体,走信息技术向传媒和艺术领域延伸和交叉的发展之路,走工、文、艺学科交叉融合之路。学院的学科范围涵盖计算机科学、通信和信息技术、广告学、艺术学等。学院拥有一流的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虚拟演播室、视频摄录及非线性编辑设备,教学资源足以给学生提供优良的网络和计算机环境去学习、探索21世纪面临的网络教育、网络传播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新问题,适应社会对理工文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学院现有信息艺术设计与教育专业二级硕士点,在校硕士研究生12人;现有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556人。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11人,硕士生导师6人,98%的专职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院教学质量较高、社会效益显著、相关学科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同类院校具有一定影响力

(一)0401z2信息艺术设计与教育专业

1、《信息艺术设计与教育》是运用教育学、艺术学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将艺术、信息技术与文化教育高度融合,着力揭示信息艺术设计与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交叉性学科。它注重在教育、信息、艺术的交叉领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以促进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不断创新与发展。

01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等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另设学院办公室、图书资料室、教学档案室三个管理与教辅部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决策咨询基地等科研平台挂靠学院。

学院设有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专业二级硕士点,下设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高校学生管理三个研究方向。从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研究生18名。学院拥有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50人,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28人。教师中博士和在读博士30余人,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确立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点,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目前学院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4 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3项,民政部等其他省部级课题6项,教育厅重点重大项目3项,出版著作11部,发表论文27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40多篇,其中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一)0401z1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专业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以及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现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等。

3、《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功能与作用,工作目标、模式与策略;外部环境及其协调机制;内部结构及其整合机制;相关人员素质与专业化培训体系;以及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等。

014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设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等6个教学机构,绩效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7副教授25,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专任教师的64%;博士和在读博士19人,38%。专任教师中有多人担任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等国家和省学术机构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委员等职务。学院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厅级课题、校级课题和横向课题若干项。多项成果获国家部委和省级嘉奖。

学院现有公共安全管理与教育专业二级硕士点,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为校级特色专业。目前,我院硕士生导师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学硕士点下培养研究生,还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硕士生导师。学院注重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经建立19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一)0401j1公共安全管理与教育专业

1、《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信息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国内外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网络危机事件的成因、发展路径、社会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等。

2、《高校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研究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和谐校园建设,高校民族宗教问题,高校保密工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

3、《城市社会治理与公民教育》研究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方式、内容及其变迁,近代社会教育思想、近代社会教育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公民教育在构建公民社会自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公民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当代城市社会治理的内容、机制与手段等。

015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4月,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10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6人;另有常年受聘的外籍英语和日语教师8人。至今已有70余名教师被选派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留学访学或接受短期培训。

学院现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导师10人,已招收硕士研究生22人。学院设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大学英语教学二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学院办公室、外语教学实验中心和资料室。外语教学实验中心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实验室16个,其中包括适合各专业的实验室以及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学院还设有外国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翻译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上的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译著、工具书和教材30余部,其中《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程》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英国文学作品选读》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在研及完成省部级项目17项。

(一)04010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1、《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公民信息技术素质提高问题,以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和信息技术领域专门人才培养问题。

2、《英语教育》研究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英语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等。

3、《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探讨理工院校科技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研究在科技文献的“英译汉”和“汉译英”中的有关理论与技巧等。

4、《大学体育教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关规律,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大学体育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等。

016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信息艺术设计与教育、公共安全管理与教育”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2个本科专业,设有教育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系、教育与心理教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数字媒体技术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教育信息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朝气的教职工队伍。教师中9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2%担任硕士生导师。

学院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数十项,授予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现有校级重点专业1个、校级精品建设课程3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校级精品教材3门、校级重点教材1门,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cs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工具收录。

学院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学院近30%的本科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习,其中不少学生被录取在“985”高校。学院学生就业质量层次高、就业面广,本科生就业率在99%以上,硕士生就业率100%,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040106高等教育学专业

1、《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规律,包括宏观层面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调控和对高等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及微观层面上高等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以及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力资源和物资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

2、《院校发展》研究高等学校的发展问题,包括高等学校发展历史、高等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高等学校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3、《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有关规律和特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大学生中某些不良行为的成因机制,以及帮助大学生纠正某些不良行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途径和方式等。

(二)040110教育技术学专业

1、《教育软件工程》研究作为工程化产品的教育软件应用、开发和维护的理论、标准、方法和技术

2、《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研究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获取和处理学习信息、开发知识资源教学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3、《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对教育的影响.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作为教育中介的数字媒体的采集、加工、传播、存储和产品制作等


仙林校区地址: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邮编:210023
三牌楼校区地址: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
邮编:210003
锁金村校区: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邮编:210042
凯发k8国际首页 copyright ©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站地图